|
8月,小编拿到一个选题,调查演唱会年消费过万的人群。
“演唱会消费过万”,这听起来会是一个偏商业和客观的话题,感觉可能缺点什么。带着犹疑和对交稿日的担忧,小编发布了第一篇小红书笔记,“演唱会年花费过万的人请进”,结果仅有1人回复,没有什么水花。
第二天,我又发布了另一条,以询问的态度咨询网友,“大家一年大概会花多少钱在看演唱会上?”出乎意料的是,评论一条一条的进来,大家在评论区互动、分享、相互交流,有的贴出几页长长的演唱会list和票价统计,有的分享了自己精心整理的应援棒九宫格拼图,有人谈起现场的激动瞬间,也有人调侃道“别问这些大家都不开心的事”。
100 多条留言里,藏着比数据更鲜活的真相,75% 的人年消费超万,其中60% 集中在 1 - 3 万,更有 10% 的人为热爱豪掷 5 万甚至 10 万。但比起这些数字,更动人的是评论区里流动的快乐情绪,那些关于现场的尖叫与泪水,关于和陌生人合唱时的默契,关于偶像的歌声如何成为生活的铠甲。
这让我突然意识到,当我们谈论演唱会消费时,其实是在谈论那些无法被标价的热爱与连接。
于是,编辑部顺着评论区的线索,找到了一些愿意深聊的朋友。这一周以来,我们聊生活的琐碎,聊偶像的故事,也聊那些演出现场闪闪发光的瞬间。或许这些对话不能给出什么标准答案,但希望能让你看到,在 “消费” 的外壳下,藏着多少人真实而热烈的生活。
被访者来自小红书评论区和朋友推荐,以下为根据访谈内容整理的自述,供参考:
今年32岁的我,凭自己努力和能力有了不错的小成就。
他对我的影响,我觉得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。
我是93年的,现在在银行里做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相关工作。
三场演出花了4万,不会有第二个人让我这样花钱了,除了权志龙。我粉他比较久,18年了,爱慕他的同时,也早已不知不觉成为了他这样的人。这次看演唱会特别有感触,感觉一起成长,一起经历,一起感悟,成为超人(他这次演唱会主题)。对我人生影响还是蛮大的。所以近距离看他真的很幸福,像见一个老朋友一样亲切,觉得钱花得很值。
现在回过头来看,那时候初中,正是构建自己三观的重要时期。对于我这种小县城的孩子来说,其实很少能遇到很优秀的榜样,父母老师影响也只是一部分。那时候他才出道,其实身边不是很多人喜欢他,因为他和Bigbang团员都不帅。
但我是因为听了他的歌入坑的,然后发现是他自己作词作曲,觉得好厉害啊!这么小的年纪写出那么好听的歌!他88年,我93年,哈哈那时候他也才19岁,于是就开始去看他的一些综艺纪录片,觉得他好棒,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,而且特别礼貌,温暖善良又有爱,写的歌也很有力量,给了我很多慰藉和希望。
他对我的影响,我觉得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。这种喜欢已经超越了偶像崇拜,像是人生导师。某种程度上,我喜欢的歌手跟我喜欢的作家没差别,是精神世界产生过共鸣的朋友。对我影响最大的,我想就是他对自我的专注,高要求,高责任心,强大而又谦卑,温和而有力量。
最感动的是,他隐退这几年我们都在经历一些低谷挫折,然后一起走了出来。我学会了更重要的一课,跟自己讲和,心态更平和了,拥有的也更多了,他传递出的这几年心历路程跟我一模一样。很感动,我们一直在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回头来看,我的确也做到了,从小到大,我一直在跟着自己的心走,哪怕中途有过挫败失意,但从来没有放弃希望,也一直信任自己可以做得更好,只是时间问题。于是凭着这样的信念和处世态度,到了今年32岁的我,凭自己努力和能力有了不错的小成就。
从大学毕业、银行柜员、外企咨询公司、外企、银行,再到最后现在的银行总部,一路上我都比较勇敢,遵从内心。后面两份工作都是被人推荐或挖过来的。现在,我也是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职业,在银行里做反洗钱反恐怖融资这块,自己做模型抓坏人,挺有意思的。也有些小成就,比较专业,全国猎头银行来找我的很多。
我以前梦想是当警察,可惜高考失利,但命运把我又推到了这份职业面前。有时候回想起来觉得命运很神奇。慢慢来,放轻松,我也是30岁的某一天突然想通了很多事,会更看清自己,找到自己,更有力量。
一直以来,我都是想做一个靠自己能力吃饭的人,想靠实力说话,像龙哥一样哈哈。后面还有一个发专业期刊的目标,只是目前牵头的事和项目太多,都有点没有时间。
但现在我的心态更好了,以前做不到既定的目标,巨厌恶自己!现在不了,我会觉得做的过程反而更有意义,我会更加专注过程。因上努力,果上随缘。龙哥这次演唱会上表示,他这几年也是这种感悟,真同频共振了。
看演出过程中也会发生一些其他有意思的事,主要还是表演者本身带来的有趣瞬间,例如权志龙跳舞时眼镜帽子掉落,喝水误拿话筒去喝哈哈,他的“小品”表演都挺有趣。
最近比较难忘的是他爸妈家人朋友坐我们后面,一起蹦跳用韩语唱他的歌,给他唱生日歌。很美好!
我个人看演出的话,就是会准备应援牌,用硬卡纸和记号笔自己写的,很简单,本意是想传达我的心里话,但去了现场看到大家都制作的很精美,有点不好意思,但也很开心的举给他看了。
现场的话,我觉得音响效果很重要,其次是场馆的布局,例如澳门银河就比香港亚博效果好太多。周边对于我而言,设计感、质量以及创意比较重要,要有歌手自己的个人特色在里面,才值得我买单。
但我觉得她是个好人,所以就不揣摩了,
我是不会投诉的,都是打工人。
我是00年的,学的计算机专业,现在在做雨伞定制To B销售相关工作。看演出已经成为了我的精神粮食,我属于衣服裤子鞋子可以不买,但是演唱会的票我是闭眼买,但我不是所有人都看,只是看我自己喜欢的那几个,即使重复。
今年从六月中旬到现在的2个月来,看了4场了,都是原价票,快过万了。周兴哲最爱,他的演唱会体验感很好!比耳机好听。当时在场的时候,感觉就是一直在耳边听的歌,突然离你那么近,像周兴哲的就很emo,虽然我是男生,而且也没啥被伤害的感情经历,我第二场看他的时候眼眶有些湿润了。
抢票的时候,我通常在大麦、猫眼上抢,但是很难抢,而且放票很少。所以主办方能不能吃相不要太难看,票价再低一点,有些舞台遮挡的票不要卖。或者能不能弄回纸质票,不然搞个亚克力纪念票之类的。
然后最想建议的是荧光棒能不能让我们大大方方带走,因为我觉得这些都是属于我的情绪价值。汪苏泷,陶喆,王力宏都不能带走,所以我带黑色书包进去的,我必须带走。
(受访者对荧光棒回收的建议)
这次我去深圳春茧体育场看陶喆,去的时候,很难受,我的位置被补音塔直接堵住,他站中间,我几乎看不见人。其实陶喆很用心,只是这个布局难受。找现场搞不定,让我找app客服,我找了app客服,最后让我找现场。最后快开场了我还在协调,说完之后解决不了,最后我有些绝望去旁边了。
(被补音塔遮挡的座位)
然后一个负责人过来找我,说带我去一个地方,如果接受就给我换,但是是最侧边的,最后我说还是算了我回原位。不知道她是真看我伤心还是怕我投诉她,但我觉得她还是个好人,所以就不揣摩了。我是不会投诉的,都是打工人。我只是抱怨布局,也很感谢她回应我的诉求。
对于我来说,一定要去看一场演唱会的原因是我听了很长时间、也很佩服才华。现在我还在持续抢票中,希望今年武汉/上海能抢到一场周杰伦的票!
周杰伦可能因为唱法原因没办法,到现在倒嗓,所以我决定一定这两年要看掉。很多人都吐槽他,我理解他们,但我觉得只是他们不了解他的过去,你能听到那种音乐唱法,不挤嗓很难有那种感觉,所以有得有失,只能说大家不要跟风,觉得不值得就不要去看,留给我哈哈。
你好,我03年的,现在在一家录音棚工作。
我的第一场演唱会是初中毕业时,我妈妈带着我和我哥一起去南京看的Johnny J,当时票价还蛮贵的,那场也要1000多。上大学后,我才自己开始看比较多的音乐节和演唱会,看完林俊杰的第一场演唱会后,就一直走在看演唱会的路上了。
林俊杰每一年每场我都会去,他唱功太好了,我觉得唱功好在这个时代就是能卖很多票。他还为粉丝专门开了一个 APP,答题抢票,我觉得这是目前他能想出来最好的办法了,让粉丝能有更多机会抢到票。
大学时,我在那个环境里面感觉很孤独,多到我想不到的挫折,整个环境都很压抑。我喜欢写歌,然后喜欢看电影看书,喜欢一些文学作品。就感觉你好像和周围的人不一样,但是别人不理解你的这种不一样,你就觉得为什么这样子,好像很装或者很高冷,但这就是真实的我。看演出也帮助我释放了一些情绪。
去年我去很多地方看了演出,济南1场,太原2场,重庆2场,新加坡2场……,花费可能接近七八万了。有的票价3000一场,刚开始会有些心疼,但是你坐到场上,开唱那一刻你就全部忘掉,就值得。除了票价,花费比较多的是周边,这些周边也会在我们粉丝之间相互交易,形成粉丝经济。
然后会去新加坡看演出是因为这里是林俊杰的家乡,我就会觉得有一种想看看他眼里的世界的感觉,还能接触到不同文化。新加坡场馆的屏幕感觉有点小,但有一点好,有点歌的随机弹唱环节,不用审批,就比国内需要审批(怕侵犯版权)方便很多,想唱什么,想唱多少都可以。
其实告诉你,去看自己最喜欢的歌手,不止有快乐。准确的说是极度的快乐里面夹杂了很多恐惧。比如说你手抖了,没有录好这个对视,你可能之后就会后悔。或者是我冲他喊话后,他没有回应到。就是人有欲望后一定会伴随着一些要求,然后要求可能就会伴随着失望。像去看一些其他演唱会,比如之前看汪苏泷、张杰,因为只是听众不是粉丝,整个演唱会的体验就会放松很多,只是好好欣赏歌就行了。
对于偶像,你虽然知道现实生活中他也会有缺点,生活中哪有完美的人,没有的。但是在舞台上,他展现的每一面都特别特别好,你就会觉得,他的样子就是我的标杆,是我生活和工作学习的榜样。
我是学音乐的,在创作上,梁博和林俊杰的态度对我的观念影响比较大。主要是要过自己这一关,做到自己最满意的程度,而不被外界左右太多,不能够去敷衍别人。梁博7、8年了出了第四张专辑,让我觉得没关系,写慢点也没事。
再高一点,希望自己有五迷的这种格局,
把爱传递分享到世界各个角落。
你可以叫我“大侠”,我是系统集成方面的技术工程师。
今年我快满勤了,花费已过万,很开心可以和你一起分享演出和五月天。
我每年看演出的数量和内容不定,一般会看五月天、伍佰、李宗盛、王心凌、张韶涵、林忆莲,这些时间比较久的歌手,还有一些线下的livehouse。一些很难得的复出表演也会看,比如当时的顶流韩庚。抢到多少看多少,持续抢。
购票渠道就是线上,大麦为主,也有个别其他票务。黄牛票非常严重,一票难抢的演出票务永远有票。溢价的黄牛票我不会碰,那些辛辛苦苦的老爱豆,不能给这群人打工。
主办方是最大的黄牛,那些黄牛不过是他的票务代理,比如实际10万张票,软件上发放可能也就6-7万,剩下全部变成渠道票黄牛票。渠道嘛,人情社会留给一批人很正常,但是黄牛票损伤的就是普通歌迷的权益。
另外就是场内消费问题。饮品价格一年比一年贵,一人餐的麦当劳德克士由40多涨到68了,场馆商贩多确实方便购买,但是也真的乱。
没记错的话23年在鸟巢,当时一票难求很多人无法进场自发场外听,那一天阿信也知道,他在场内问候和感谢了场外的朋友们,我们互相呐喊打招呼了,听的很清楚,被感动到哭了。年至五旬,他们已经不缺钱了,还这样马拉松式的开,抵制黄牛就是想让更多想来的朋友有票。
有一次五月天的演出,我是忘记带应援棒进去了。前排是一对情侣,男生应该是陪女生观看的,能看出来他完全无感,耳机一直挂在耳朵上,但是微笑一直在脸上,他就这样静静陪着爱人观演。那是我见过最灿烂的微笑,那一天除了音乐的魅力我看到了难得的爱。我也主动伸手了想要男生手里的荧光棒,女生超有爱的直接拿给我用了,我很感谢。
(接过荧光棒)
看五月天对我是一种享受,排压,但今年更感觉幸福。
我理科女三十岁,一直不太理解疯狂追星,买一堆周边的小女孩儿,感觉喜欢他本身的才华不就够了吗?今年深感不同,一路上有好多的五迷会给我送周边物料,然后加上她们自己还有点怯懦,哈哈好可爱呀。
也许是离开校园久了,我看她们太可爱了。也是出于被这些陌生的温柔感动,我决定加入这个大军也开始给他们备一些物料。十来年不熬夜的人,也开始通宵了,准备和他们尝试一下看完去海底捞,打卡新体验哈哈。
今年我的观演强度会变大,解锁更多的体验。也可以说我利用看演出学会了资金规划。我是一个不吃外卖不喝奶茶不打卡下午茶蛋糕的人,把这些资金集中精力到喜爱的事情上去,认真生活。我卸载了抖音这种快媒体,我想让自己扎根在生活里,去体验不是去看别人的人生。
对于五迷这个群体,我有很多感动和热爱,如果能感染到其他人也是一种缘分。再高一点,希望自己有五迷的这种格局,把爱传递分享到世界各个角落。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“音乐财经”(ID:musicbusiness),作者:苹果,编辑:刘蒙蒙,36氪经授权发布。 |
|